2023春无锡市南湖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计划
2023春无锡市南湖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意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坚持践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十四五”课题研究、全国足球特色校项目为抓手,市《指南园》项目建设、区级综合督导为契机,围绕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儿童为中心,提升内涵建设,抓实常规管理、园本教研、课程建设、教师分层培养等重点工作,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推动幼儿园教科研发展、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全面发展与内涵提升。
二、基本原则与工作重点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儿童利益优先原则、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原则、教研系统规划设计原则、教师专业发展原则。
(二)突出八项工作重点
园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与利用;园本课程的建构与优化;班级日常观察与评估;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园本教研制度研究与实践;幼小衔接的文件理解和落实;融合教育的持续推进;科研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式
(一)园本课程的建设与优化
1.强化常规管理,优化一日活动保教质量
依据《南湖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办法》,加强教科研常规管理,落实幼儿园园本保教管理各项制度,强化调研、观察、反馈、指导、整改、回头看等循环往复的闭环管理模式,结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线式保教管理制度,提升常规管理的有效性。引导每一位教职员工有意识地、主动地去观察、审视、发现一日保教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自省和上报,督促保教人员对各类规范的执行,在调整与改善中不断地优化一日活动保教质量。教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常规管理业务档案建设,按照规范要求组织活动、归档资料,激励和保障各部门和日常保教工作实施质量的提升。
2.重视常态化保教管理,抓实班级常规调研
关注常态化教育教学,将日常随机性常规调研与项目专项调研相结合,年级组每月确定常规调研主题,对生活、运动、室内外游戏、区域学习、集体教学等各环节中幼儿的全面自主、教师支持、环境创设等进行深入研讨,挖掘一日活动的课程资源,生发班级课程或项目;围绕班级重点区域创设、区域游戏材料提供、项目学习墙创设等开展环境专项调研,进一步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继续开展级部视导活动,本学期结合综合督导将小中大每个班级开展半日活动视导工作,以《指南》《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幼小衔接指导意见》等的要求审视半日活动各环节的组织、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支持策略等,在现场观摩、交流研讨、调整改进中优化一日活动保教质量,与小学密切联系、科学衔接,减缓幼儿衔接坡度。
3.基于《评估指南》理念,提升保教质量行动
积极贯彻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幼儿园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质量评价,改进评估方式,切实扭转“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的不科学评价导向。一是,多种方式学习《评估指南》,深入理解指南精神,指导组织教师《评估指南》系统学习与研讨,结合工作实践加强对《评估指南》的理解与运用。二是,细化评估内容,探索“过程性评估”多元方式。结合《评估指南》关键性指标考查要点,细化我园《幼儿一日生活保教工作要点》,并结合本园保教实践不断调整和优化。三是,利用观察评估工具,提升观察效能。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做好幼儿的日常观察和记录。本学期,我园将继续探索如何高质量地使用“一起长大”APP平台,深度探索幼儿自评及“一对一倾听”多种评价方式,通过观察、交流、游戏、活动现场记录等对幼儿学习情况和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提高课程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挖掘利用周边资源,加强园本资源库有效利用
(1)丰富南湖幼儿园课程资源库的资源内容,加强资源审议,提高资源转化为课程的有效性,完善园本课程资源地图,积累园本课程案例,加强资源管理,将有益资源发挥最大教育价值。
(2)以公民办结对帮扶工程为抓手,继续开展围绕“人文资源”的园际联合教研活动,带领帮扶园充分利用经开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库优质资源,自主选择研究重点,聚焦人文课程资源的课程开发和利用,深入的探究,积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经验,推动姐妹园课程质量同步提升。
(3)幼儿园教科室带领各班积极梳理、总结班级课程建设经验与亮点,每月利用课程资源库平台相关资源开展教研活动1次,做好台账梳理,定期做好区资源库及时审核、上传工作。
2.初步建构园本课程体系,提升课程适宜性
(1)不断构建和优化以幼儿为本、具有南幼特质的园本课程框架与内容,全面审视园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审议幼儿园一日作息安排、室内外环境改造、园内外资源开发、师幼互动策略等。结合实施方案,对应“指南”,关注教育目标的层层分解、步步递进,关注班级、主题、周、日各类计划的全面落实,引领全体教师共同探索、建构“自然.慧玩”的园本课程体系。
(2)继续开展班级项目研究(微课程研究),以专业眼光分析解读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与行为,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资源进行课程化改造,找准课程定位,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有序推进活动开展,并尝试用课程故事书、课程海报等多种方式总结经验与梳理班级项目研究成果。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多元并举,激活教师成长内生力
回归儿童生命成长,回归课程游戏现场,主动对接课程实施和教师发展的热点难点——“资源.儿童.课程”,结合问卷调查进行统整、归类,确定共性与个性问题,将研训工作视角聚焦于日常课程,一日活动,预设与调整相结合,力求研训工作做到回归教师“烦、难、愁、盼”之事。盘活策略: 采取专业阅读、课程审议、实证教研、专家讲座及外出培训、小伞兵成长营、展示开放等多种方式,用研究的手段助力问题的解决,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让园所当下的研究与课程建设多元并举,与教师的真实问题产生互动交融,实现研训的从“知”到“行”。
2.突破痛难点,强化专业成长力
针对教师组织游戏能力的薄弱点,呼应课程游戏化第二步支架中支架,本学期加强对“室内自主游戏、户外项目活动”的专项研究。聚焦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师幼互动,通过静态环境观摩、游戏现场调研,集中审议教研等方式,进行深度解读剖析,加强如何开展由“资源、游戏、经验”的研究。提质增效抓两项:针对“课程实施”中教师最大的问题“资源的挖掘运用、课程推进的价值判断两个主要问题,”开展“课程前中后审议”教研观摩,集中论证、全过程跟进,文本资料批阅、幼儿现场观察、案例论文评比、课程故事讲述等方式,一条主线、多个通道、几个支架,全面提高教师的课程生发实施评价专业能力。
3.岗位练兵,提升成长教师锐进力
盘活学校各类展示平台,采用自主申报制,全面汇总全体教师的成长需求,将教研活动、集团共研、市区交流等活动全面融合,权衡申报人数与活动频率的关系,让更多的有理想、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具有展示场。岗位平台展实力:持续推进“小伞兵成长营”分层研训机制,为入职期、成长期、成熟期、骨干期等不同层面教师搭建平台。第一年新教师观察记录撰写、第二年新教师开展班级项目研究下的集体教学活动、第三年新教师结合区达标考核相关要求相关过关活动,有效促进每一位新教师专业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搭设“创艺工作坊”(以特长型老师为主,负责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幼儿对外展示竞赛)、“外宣报道组”(以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为主,负责影像资料拍摄、对外宣传撰写发布)、“课程研究组”(以业务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为主,负责课程审议、过程实施、质量评估)、“领域研究平台”(以区领域研究组成员为主要负责人,聚焦课堂教学和教学基本功)“自主游戏营”,在过程中,关注对每一个人的潜能、优势及专业发展赋能。
(四)科研引领园所的内涵发展
1.顶层架构,建立课题研究机制
基于园所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基础,我园现在主要有省陈研会课题《促进关键经验生长的户外项目活动实践研究》、全国足球特色园、无锡市《指南》实验园项目《促进核心经验生长的户外探究活动研究》等。以此为中心,结合老师的研究困惑和特长基础,组建小组,内容分解,形成我园的课题研究项目推进架构网络,鼓励老师和所在项目组结合,确定研究内容、小点突破,从微型项目园级课题起步,争取人人有课题,以研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勾连整合,打破工作壁垒
课题研究内容与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整合融通,扎根日常,认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以陈研会课题和指南实验园、足球特色项目为中心,寻找一日生活中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困惑带动教师关注幼儿园里的人、事、物,将其作为课题研究的资源,让课题研究的本质回到解决教育实践中教师面临的真问题上,缩小改变幅度,通过园区调研、岗位练兵、园际交流等活动,将多个教师学习和研究社群整合,使研究和教师真正的实践困惑之间产生互动交融。
3.目标分解,扎实过程研究
将级部发展、项目小组突破点对接学校统领性课题,将研究目标和任务细化分解,激活潜能,衍生子课题,以自主申报主持、阶段性成果汇报、园内科研成果评比等方式推动微型课题、园级课题研究,抓研究过程,理经验策略,求成果突破;真正让研究产生效能,不断积累研究资料,形成经验性策略,实现园所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双向迭代。
(五)多维联合,架构幼小衔接“聚能环”
1.科学幼小衔接课程的架构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共育机制,架构科学幼小衔接课程。
(1)初步架构科学幼小衔接课程。幼儿园围绕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方面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表现,优化《科学幼小衔接实施方案》。指导教师将一日生活中的幼小衔接渗透教育与主题教育纳入到班级计划及周(日)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幼小衔接教育,重点加强大班下学期的衔接课程建设,初步架构《无锡市南湖幼儿园科学幼小衔接课程》。
(2)形成幼小联动的共育机制。继续探索持续性、沉浸式教研落实对“指南”理解与研究 ,幼儿园与小学深度对接,开展科学“幼小衔接”系列主题教研活动;鼓励指导教师及时对幼小衔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目标达成、活动内容、师幼互动、家教指导等的适宜性进行反思与调整;加强幼小衔接示范园示范引领,注重实践经典案例积累与分享,幼儿园与小学共同提炼幼小衔接共育机制,不断提升幼小衔接活动的质量。
2.形成幼小衔接家长工作指导手册。积极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班级“网络群”等各种渠道,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成长规律,宣传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相关内容,帮助家长掌握幼小衔接关键期的教育指导策略,形成幼小衔接家长工作指导手册。
(六)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1.完善组织架构,规范融合教育日常管理。幼儿园应重视融合教育日常工作,将融合教育工作纳入幼儿园年度工作计划;组建融合教育领导小组,以园长为组长,构建融合教育团队,架构融合教育管理机制;按需配备人、财、物,为特需学生配备导师,确保每个特需儿童都有教师全程关注在园学习和生活;加强日常督查与指导,建立融合教育长效日常管理机制。
2.建设利用好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创设改造资源室环境,不断丰富游戏材料及训练设备,拓展活动室的功能,为开展特需儿童个训及教培提供基础保障;正确理解随班就读的价值与意义(每班不超过2人,普通班级每接收1名特殊儿童应减少3个或以上班额);特需儿童课程以班级生活、学习、游戏为主,并充分利用资源教室,制订、实施相适宜的个训计划,加强幼儿活动的观察与指导;在尊重幼儿本人(现实条件许可前提下)、家长或监护人的意愿下,对特需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综合性教育评估,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安排方式,做好不同安排方式之间、不同学段之间的转介衔接。
3.组建融合教育师资团队,积极发挥园领导及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对普通教师的融合教育普适性培训,支持教师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考核,鼓励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持双证上岗;幼儿园根据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及融合教育对象的需求,积极组织相匹配的专业培训及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融合教育专业素养,掌握融合教育基础技能;有条件的幼儿园积极主动与医疗、康复、特殊学校、社区等机构和团体合作,邀请特教专家入园指导,加强医教康三方联动,提升融合教育的科学性及适宜性。
4.加强融合教育信息管理,建立特需儿童个人档案,包括医学诊断报告、筛查和诊断资料、访谈和观察记录、个别化教育活动记录、分阶段评估和测试结果等(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各类文本,涉及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姓名的采用代称)。
5.完善融合教育激励机制,对幼儿园承担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教学管理任务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上给予倾斜。为送教上门教师、参与特殊教育的保健医生、康复治疗师、志愿者等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交通补助。
6.发挥融合教育示范园辐射引领,推广有效经验,带动、指导区域内其他普通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加大宣传融合教育力度,不断健全区域融合教育服务网络。结合省市融合教育案例评选,开展区、园级融合教育案例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反思,总结经验和策略,积累融合教育典型案例。
四、本学期专业书籍阅读推荐书目
1.《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马燕(译)
2.《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张永英(译)
3.《一所没有特色的幼儿园》南京鹤琴幼儿园.张俊(著)
五、工作安排,时序进度
月份 | 周次 | 主要工作 | 备注 |
二月份 | 1周 | 1.召开中层管理人员会议,制订各类计划,召开期初教科研会议、落实各层级教科研活动的招投标工作;执行教研组长和月助理招标。 | 各部门 |
2.教师寒假读书心得、论文等收交。 | 教研室 | ||
3.启动课程审议、年级组集体备课、微信预设等工作。 | 教研室、年级组 (贯穿一学期) | ||
4.开学第一天入园活动,新闻推送。 | 年级组 | ||
5.开学公共环境创设;公共区域、专用室环境优化启动;各班班级环境创设。 | 教研室、年级组、环创小组 | ||
6.各班班级项目研究、区域研究重点、展示活动方向等预设。 | 教研室、年级组 | ||
7.教研活动:期初教科研工作计划解读及寒假阅读分享 | 教研室、年级组 | ||
8.年级组特色主题活动策划与实施(节气、节庆、亲子等各类特色活动或生成课程与微信推送预设相结合) | 教研室、年级组启动(实施贯穿一学期) | ||
2周 | 1.小伞兵成长营:第三年入职期教师“三过关”考查项目解读。 | 教研室 | |
2.班级项目计划制定、商议、优化 | 教研室、年级组 | ||
3.院校协同研修:《基于CLASS量表的班级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孙玲) | 教研室 | ||
4.各区域材料库调整后整理、责任到人。 | 教研室、年级组 | ||
5.教研活动:班级环境创设研讨活动 | 教研室 | ||
6.幼小衔接:商议幼小衔接具体方案,与江南实小互动交流。 | 教研室、年级组 | ||
3-4周 | 1.课题研究:文献综述分享及课题研究报告内容解读 | 教研室 | |
2.年级组常规调研:晨间户外活动(关注材料使用摆放、教师的指导支持) | 教研室、年级组 | ||
3.教研活动:资源●儿童●课程系列教研活动(一)(户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公民结对项目) | 教研室、年级组 | ||
4.亿童培训:户外游戏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 | 教研室 | ||
5.环境调研:自然角创设 | 教研室、年级组 | ||
6.园本培训:工作坊——儿童本位的环境创设 | 教研室 | ||
三月份 | 5周 | 1.三八节系列活动:家访活动、年级组主题活动、阳光助残等系列活动 | 资源部、教研室 |
2.执行教研活动:班级游戏材料标记 | 年级组、教研室、执行招标 | ||
3.园本课程经典主题活动:播种节启动 | 教研室、年级组 | ||
6周 | 1.小伞兵成长营:外聘专家入园指导、第一、二年新教师相约课堂 | 教研室 | |
2.幼小衔接:参观江南实验小学 | 年级组、教研室 | ||
2.班级项目活动复盘跟进 | 年级组、教研室 | ||
3.课题研究:户外项目活动组织策略研讨 | 教研室 | ||
7周 | 1.年级组常规调研:区域游戏(关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支持) | 教研室、年级组 | |
2.教研活动:资源●儿童●课程系列教研活动(二)(户外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结合公民结对项目) | 教研室 | ||
8周 | 1.环境调研:班级区域材料、项目学习墙(关注幼儿经验、教师支持) | 教研室、年级组 | |
2.亿童专业培训 | 教研室 | ||
四月份 | 9周 | 1.家长开半日活动(小班:区域游戏+家庭教育指导) | 年级组 |
2.教研活动:户外体能大运动研讨 | 教研室 | ||
3.班级项目活动复盘跟进 | 年级组、教研室 | ||
10周 | 1.小伞兵成长营:第三年过关教师——观察记录精彩案例积累、案例解析等,参加区级过关 | 教研室 | |
2.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中班:户外游戏+家庭教育指导) | 年级组 | ||
11周 | 1.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课程研讨活动 | 年级组、教研室 | |
2.执行教研活动:园本课程目标、内容等梳理 | 教研室、执行招标 | ||
3.课题研究:关键经验、观察评价要点再梳理、 | 教研室、年级组 | ||
4.年级组常规调研:户外游戏调研、微研讨 | 年级组、教研室 | ||
12周 | 1.环境调研:班级重点区域、主题墙创设(关注幼儿经验、教师支持) | 教研室、年级组 | |
2.幼儿发展情况期中测评;教师期中考核 | 教研室、年级组 | ||
3.全园综合督导半日活动视导(第1次) | 教研室、各班 | ||
五月份 | 13周 | 1.小伞兵成长营:第三年教师“三达标——班本项目研究下领域教学活动 | 教研室 |
2.全园班级环境创设展评(结合公民结对项目) | 教研室 | ||
14周 | 1.教研活动:资源●儿童●课程系列教研活动(三)(户外游戏中儿童观察与评价)(结合公民结对项目) | 教研室、年级组 | |
2.全园综合督导半日活动视导(第2次) | 教研室、各班 | ||
15周 | 1.幼小衔接: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联动(结合大班家长半日互动、专家讲座等) | 年级组、教研室 | |
2.班级项目活动复盘跟进 | 年级组、教研室 | ||
16周 | 1.经开区综合督导(2天) | 全园 | |
2.教研活动:班级项目研究微视频分享(一) | 教研室 | ||
17周 | 1.环境调研:项目学习墙(关注幼儿经验、教师支持) | 教研室、年级组 | |
2.园本课程经典主题活动:科技节(学前教育宣传月) | 教研室、年级组 | ||
3.年级组庆“六一”主题活动 幼小衔接:大班毕业典礼 | 年级组、教研室 | ||
六、七月份 | 18周 | 1.教研活动:班级项目研究微视频分享(二)(结合公民结对项目) | 教研室 |
2.课程视角下午睡常规调研 | 教研室、年级组 | ||
19周 | 1.小伞兵成长营: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书法、讲故事) | 教研室 | |
2.执行教研活动:“书香致远——211读书分享” | 教研室、执行招标 | ||
3.课题研究:幼儿关键性经验生长案例分享 | 教研室 | ||
20周 | 1.小伞兵成长营:入职期教师期末汇报课、成长档案考核 | 教研室 | |
2.环境调研:支持幼儿生活全面自主的环境创设 | 教研室、年级组 | ||
3.庆祝端午节主题活动(幼儿、教职工) | 资源部、教研室、年级组 | ||
21周 | 1.常规调研:期末幼儿发展情况调研:组内自评+园部测评;一起长大APP优秀班级评比;班级质量检测情况反馈、分析交流活动 | 教研室、年级组 | |
2.教科研常规管理规范资料归档、幼儿园年度发展性考评工作 | 园部 | ||
3.学期末课程审议、园本课程电子稿整理等事项 | 教研室、年级组 | ||
4.教师期末考核工作、学期总结及各类资料归档工作 | 年级组、教研室 | ||
5.暑期园本、区本培训、外出学习分享、继续教育学时录入等 | 教研室、资源部 | ||
备注 | 1. 2023年7月1日—8月31日放暑假,9月1日新学期开学。 2.上述活动安排与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有冲突,将顺延调整;各活动具体执行时间以正式通知为准。 |
无锡市南湖幼儿园
2023年2月6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