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各类总结>班级总结>详细内容

班级总结

2023秋学期小(七)班班级工作总结

来源:南湖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01-05 15:19:31 浏览次数: 【字体:

用心回望  以新前行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小七班班级总结

月我们迎来了25位稚嫩的孩子们,为此,我们小班的老师和保育员阿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从心理感到欣慰。孩子们在小班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集体生活。我们的班级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老师们真心的爱着孩子们,孩子们也爱着每一位老师,在这个家里面每一个人都是幸福和快乐的。

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现将本期的的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25名幼儿,其中男孩15名,女孩10名,他们都是第一次上幼儿园,也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为了能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入园的适应期,我们在开学前对每位孩都进行了家访,了解幼儿情况,和幼儿互相熟悉,打消了家长们的顾虑。在每日班级生活中,我们始终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的对每个幼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教师用多微笑、拥抱等方法让他们稳定情绪,使他们很快的就喜欢上幼儿园,和老师建立了感情。幼儿开学第三周时除了个别孩子己经没有了哭的现象,都能愉快地独立入园,让所有的老师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家长们也舒心地笑了。

分离焦虑有对策

孩子们刚入园时,哭闹、缠着家人不放是常见的现象。从家庭生活环境进入幼儿园生活是幼儿生活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要使他们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愿意上幼儿园,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幼儿入园前,我们进行了家访,了解幼儿脾气、性格、爱好等。我们觉得首先要帮助幼儿适应没有父母呵护的生活环境,在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是精心呵护,百依百顺,孩子一旦离开这个环境,自然会感到孤独无助,不安全,因此,我们对孩子像母亲一样,细心、耐心地关心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也能得到母亲般地关爱,恰当地向每个孩子表示亲热:抱抱、摸摸、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陈星恺小朋友对上幼儿园反应很强烈,天天有哭的现象,有时甚至整天哭泣我们两位老师都会时刻聊几句,耐心地陪她做游戏,还时常给个拥抱,并及时给表扬。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星恺的哭闹情绪也逐渐趋于稳定。如今每天清晨,孩子都会高高兴兴地来园,主动与家长道别。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环境创设有新意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幼儿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喜欢通过游戏认识环境、了解环境、熟悉环境。而所谓富有新意的游戏环境,就是符合幼儿心理需要,并具有内容新鲜、构思独特、富有情趣的游戏环境,它对幼儿产生吸引力。因此,我们利用班内的一切资源,尽可能地创设有情趣的环境,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我们两位老师精心策划、制作,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棒棒糖”为背景,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和主题环境,如:在“娃娃家”的环境创设中,我们给了孩子充足的材料,并提供了宽敞的场地和不同的娃娃,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给娃娃喂食,打扮;在“益智区”游戏中,我们每周按主题和课程内容更新增添各种玩具:找影子”、“找找相同的”、“给小熊送礼物供幼儿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在 图形宝宝这个主题中,我们又提供了圆形材料,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拼贴出各种小动物的形象,这一切的游戏环境,大大增强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在“生活区”中,我们提供了“扣扣子”、“叠衣服”等游戏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的意识。在为幼儿提供新材料时,我们常与幼儿讨论:“这个东西可以怎样使用?”“可以用这个东西做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什么?”其实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幼儿充分思维、想象的过程。幼儿在对游戏材料进行操作时,及时地添加新材料,因为添加的新材料往往会对幼儿所熟悉的游戏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新的情节。

家园配合有默契

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如关系的密切性、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的深刻性,是幼儿园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在开学前的家访时就对家长提出了家园沟通的希望,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定期跟家长交流,以求得家长的协助。特别是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在本学期中,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介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借助“一起长大”平台,分享幼儿的在园精彩时光,让家长能看到孩子的在园情况。通过分享在平台上分享育儿知识、保健知识,帮助家长了解育儿的方法。我们也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儿歌、故事形式,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注意加大鼓励表扬的力度。针对幼儿的情况,我们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家园配合方法,如在培养孩子有自己穿、脱衣服的习惯时,小泽、均均等孩子总等着老师代劳,因此,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给孩子在家也有练习的机会,渐渐的孩子愿意自己动手了,穿脱衣服不等待了;瞧!在这次的小班穿衣服比赛中,君君小朋友获得了第一名这些自理能力的比赛,孩子们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小手变能干了,家长对孩子的自己能力和观念了引起了重视。在培养孩子们主动进餐、会使用小勺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利用放学时间和家长进行了交流,特别是对爷爷、奶奶辈的家长,讲清了培养的意义,让他们放手给孩子们自己吃饭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会使用小勺,久而久之孩子们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园同步教育得到了实现。

五、班级项目有收获

小班幼儿常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产生兴趣,从一日生活中的敲敲、拍拍开始,幼儿们就已经在不自觉间开启了探索声音的大门。追随孩子的兴趣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声音的秘密》班本项目活动,围绕声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幼儿一起寻声、探声、奏声。在找一找、听一听、画一画、敲一敲的过程中,感知探索声音的秘密。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倾听经验,但很少会有意识地去倾听,对发出声音的材料和原因等也不甚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失误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对此我们开展了本次班级项目活动,从对声音的探索开始,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动耳探究过程中自己来发现声音的秘密。在游戏中,不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还为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回顾本学期的点滴滴,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收获我们也常常反思,发现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保持好的方面,我们也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位老师和保育员阿姨三位一体、团结协作努力把今后的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