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学期小(一)班班级工作总结
小一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伴随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我们陪伴着小一班的孩子度过了一个学期,看着他们的成长,我们做老师的无比欣慰。我爱孩子,更爱这份工作。回顾这学期,我们两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既辛苦又快乐。开学初,从家长手中接过的是一张张可爱稚嫩的小脸,听到的是一声声哀怜:“老师,我要回家”“我要妈妈”等等。而如今幼儿从不愿学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从不会自己吃饭到大口大口自己吃;从挑食到样样蔬菜都爱吃;从不会穿衣服到学会自己穿;从不敢参加集体活动到争相在集体面前露一手……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凝聚着我们的汗水,每份工作都值得去总结和反思,现就班级各方面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使孩子们高高兴兴来园
孩子们刚入园时,哭闹、缠着家人不放是常见现象。从家庭生活环境进入幼儿园生活是幼儿生活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让他们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愿意上幼儿园,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幼儿入园前,我们进行了家访,了解幼儿的脾气、性格、爱好等。我们深知要帮助幼儿适应没有父母呵护的生活环境,因为在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精心呵护、百依百顺,孩子一旦离开这个环境,自然会感到孤独无助、不安全。所以,我们像母亲一样,细心、耐心地关心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也能得到母亲般的关爱,恰当地向每个孩子表示亲热:抱抱、摸摸、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比如恩恩小朋友对上幼儿园反应很强烈,天天哭闹,有时甚至整天哭泣,我们两位老师就时刻与他聊几句,耐心地陪他做游戏,还时常给他一个拥抱,并及时给予表扬。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哭闹情绪逐渐趋于稳定。如今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高高兴兴地来园,主动与家长道别。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富有新意的游戏环境,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幼儿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喜欢通过游戏认识环境、了解环境、熟悉环境。而富有新意的游戏环境,就是符合幼儿心理需要,并具有内容新鲜、构思独特、富有情趣的游戏环境,它对幼儿具有吸引力。因此,我们利用班内的一切资源,尽可能地创设有情趣的环境,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我们两位老师精心策划、制作,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动物”为背景,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和主题环境,如:在“娃娃家”的环境创设中,我们给了孩子充足的材料,并提供了宽敞的场地和不同的娃娃,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给娃娃喂食、打扮;在“益智区”游戏中,我们每周按主题和课程内容更新增添各种玩具,如“拼图比赛”“数字对对碰”“给小动物送食物”等供幼儿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在《图形宝宝》这个主题中,我们又提供了三角形材料,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拼贴出各种小房子的形象,这一切的游戏环境,大大增强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与材料较为充分地相互作用和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在“生活区”中,我们提供了“穿珠子”“整理书包”等游戏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的意识。在为幼儿提供新材料时,我们常与幼儿讨论:“这个东西可以怎样使用?”“可以用这个东西做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什么?”其实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幼儿充分思维、想象的过程。幼儿在对游戏材料进行操作时,及时地添加新材料,因为添加的新材料往往会对幼儿所熟悉的游戏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新的情节。
三、建立家园沟通桥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的发展受到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尤其重要。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如关系的密切性、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的深刻性,是幼儿园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在开学前的家访时就对家长提出了家园沟通的希望,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定期跟家长交流,以求得家长的协助。特别是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在本学期中,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介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在家长园地中按时将近期目标公布出来。而我们也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儿歌、故事、情景表演的形式,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注意加大鼓励表扬的力度。针对幼儿的情况,我们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家园配合方法,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请求家庭教育的一致,给孩子在家也有练习的机会,渐渐地孩子愿意自己动手了,穿脱衣服不再等待了。通过一些自理能力的比赛,孩子们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小手变能干了,家长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观念也引起了重视。在培养孩子们主动进餐、会使用小勺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利用放学时间和家长进行了交流,特别是对爷爷、奶奶辈的家长,讲清了培养的意义,让他们放手给孩子们自己吃饭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会使用小勺,久而久之孩子们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园同步教育得到了实现。
四、加强个别教育,引导每个孩子充分发展
由于遗传、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等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个性特征,即使是同一个年龄班的孩子,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才能促进每个孩子在其自身基础上的充分发展,但要真正实现因人施教,我们就必须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教育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开学初我班有孩子有抢玩具的现象,班中还有几名孩子特别胆小害羞,老师们为此深感烦恼,我们通过与家长沟通,注重家园合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与他们讲道理,并注重随机提醒和表扬孩子,如今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进步,我们感到由衷地高兴。
回顾这一学期,我们做出的成绩虽然不多,但也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回报。孩子如同一棵小树,只有认真修枝剪叶,才有希望成长为参天大树。卢梭也曾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放下“长者”的架子,俯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诚恳地为他们解决困惑,那么,你会发现你爱护着的这些孩子真的很可爱。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