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各类总结>部门总结>详细内容

部门总结

2023秋学期南湖幼儿园教科工作总结

来源:南湖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01-03 10:48:41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秋学期南湖幼儿园教科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精神,学习、理解并逐步落实《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意见》的相关精神,基于经开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工作方案,以园本课程游戏化建设、“十四五”课题研究、市《指南》实验园项目研究及足球特色项目为抓手,坚定教育视角向儿童视角的转向,着力于一日生活中儿童可以做的事,坚持教科研与教师一日工作相结合,重抓教师专业理念的改造,班级观察专业能力提升,2023年我们尝试四步走,即问题提出、系统架构、科学实施、评估检验,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向高质量内涵发展目标前进。

一、创新时空改造,构建高颜值育人环境

随着办园规模的扩大以及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的推进,南幼原有的户外场地、班级布局、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学习的需求。南幼的户外活动场地,大片树林灌木的硬质泥土地占用了活动空间,班级里午睡室活动室分开,光线昏暗游戏活动空间局限。本着“以幼儿为本、与自然融合、就地而划、盘活场地”的原则,通过对话幼儿、调查家长、发动教师,借力专业,我们对室内外课程环境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改造。  

1.让户外环境更具生态多元

一是空间拓展。将原来难以进入的灌木丛和泥土地改造成为可进入可互动能创造的种植园地、野战区、艺术区、建构区、运动区等,空间向纵向、宽处进行了较大的拓展,让孩子们的游戏更多元。二是场地规划。户外不是单一的运动场,还需要满足幼儿自然认知、社会交往、艺术创作等多方面的需求。我们根据儿童需求和场地特点共创设了九大区域:从无到有,新创设了“凌霄花下”艺术表现区、“环湖大道”骑行区;“有风集市”情景游戏区;从有到优,优化升级了阳光沙滩、建构天地、运动挑战区;从有到用,调整了幸福农场、野趣营地、趣玩泥石区等。三是材料丰富。幼儿探索、操作、运动,还需要低结构可组合能变化的材料支持。除了固定的场地区域、体育器械外,我们还就近提供轮胎、油桶、夹子、绳子、贝壳、卵石、木条、竹梯、推车、竹篮、木碗、稻草、秸秆、瓦片、砖块等自然、生活化开放性材料,鼓励幼儿自由地在区域之间转移活动与材料,实现户外游戏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2.让班级环境更具自主开放

我们认为环境不仅要儿童化,还要充满人性化和生活化,让儿童的发展浸润在“你—我”“物—我”的关系之中。因此,我们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打通午睡室和活动室,扩大幼儿游戏空间,增加互动性和可变性。在此基础上,老师们从儿童视角和课程意蕴出发,规划空间布局,提供材料创设环境,通过空间布局适度留白、目标物化环境材料等策略支持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

3.让作息时间更具“季节性、板块化”

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下,越来越多的生活、学习与游戏关注真实需求,除了在空间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条件,在时间上也尽可能满足不同季节、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我们设置一日生活中四大板块作息时间,各板块内的环节可因季节特征、课程需要、儿童需求进行弹性调整,形成并实行“季节性、板块化”的弹性作息时间安排。

二、强化课程引领,打造高质量保教样态

1.充分挖掘资源,形成园所特质资源库

以资源为突破口,挖掘园内外环境资源,开辟课程实施场域让幼儿园教育空间由封闭转为开放,让资源闲置变为有效利用,让资源转化为活动,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使得幼儿园、家庭、社区紧密结合,协同育人,凸显教育长效功能。我们在梳理园内外资源梳理基础上,以“课程视角”使课程实施方案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合理开发与利用地域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等,与幼儿共同绘制园内外课程资源地图,梳理课程资源清单,形成园本课程资源库。

2.加强课程审议,提升课程实施的适宜性

幼儿园完善课程审议制度,扎实做好学期总的课程前和主题前中后审议,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基于儿童发展目标,帮助教师在课程开展前中后期,进行判断、甄别、选择、吸纳、修正、完善,精准实施班级、年级、园级三级课程审议模式。同时,教科室蹲点参与共性主题和班本项目的审议实施过程,给与价值引领、解疑答惑、材料添置等支持,通过园本教研,与教师共同寻求解决问题路径,提升班级项目课程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3.探索园本课程体系,建构儿童生长完整经验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科学观念。我园多样化深学《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指南》《评估指南》等文件精神,通过教师进阶阅读开展专业书籍的读书分享、研讨及自主学习,加强教师理论功底,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课程观。二是,丰富课程内容,建构完整经验。我们遵循“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依据我园丰富的户外资源特质,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我们从生活化、游戏化入手探索“4+1”的主题生成模式,即四个基础主题加一个班本项目。如“香香桂花树林”“泥趣乐园”“水稻乐趣多”“梁塘河公园”等园本经典项目,有计划、有目的地纳入班级主题活动中,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建构完整经验。三是,探索多元评价,优化科学评估方式。依据《评估指南》,遵循发展性原则,再次修订了《南湖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价方案》,调整评价方式和工具、完善评价管理网络和岗位职责,制定完善各类评价表;聚焦班级观察,以班级评价、常规调研、家长评价、幼儿自评等不同评价主体,将质化和量化相结合,形成多元化评价模式,积极发挥评价效能,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审议并调整保教各条线相关工作,用“循证”的方式确保保教质量螺旋上升。

四、注重教育合力,多元探索家园社协同育人

我园充分发掘利用周边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走进周边社区、校园、公共场所,利用周边资源帮助幼儿了解真实生活,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感受自己与幼儿园、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究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丰富家园社协同育人课程。

1.家园携手,共创亲子课堂。幼儿园建有园务发展指导委员会,开学初共同商讨、审议、制定“自然.慧玩”亲子户外课程内容与具体事宜,共同设计、策划小班“走进自然”、中班“发现自然”、大班“关爱自然”“自然.慧玩”亲子户外课堂系列活动。每次活动采用家长和幼儿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及游戏内容,利用园内户外自然游戏场、金匮公园、梁塘河公园、巡塘古镇等自然场域,以小组化的方式,开展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创生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多样化亲子户外探究活动,将园内的课程延展到家庭中去,大自然中去。  

2.校际联动,开发衔接课程。我园与江南实验小学成为幼小衔接结对园校,每学期共同商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开展幼小衔接沙龙、研讨、互相观摩等联合教研活动,如观摩小学生入学礼、篮球联赛、采访了解小学生生活,参与小学生的游戏与课题体验活动,探索积累幼小衔接课程;上学期,参观尚贤万科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大班幼儿生发“遇见AI新伙伴”主题课程,从初步认识、零距离体验、寻找发现、想象创造等活动全面将自己的生活与人工智能进行联结,感受科技无穷魅力,燃起幼儿探究科学的火苗。

3.非遗进园,拓宽课程视野。中国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其内容、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也成为我园“自然.慧玩”园本课程中文化课程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传扬中国的非遗文化,营造保护非遗传承的氛围,南湖幼儿园邀请非遗传人入校园,开展“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的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观摩和体验造纸术、雕版印刷、杜鹃花手工皂、中国结、惠山泥人等丰富多样的非遗游戏,锻炼其动手能力,增强幼儿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努力弘扬和传承中国的非遗文化,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抓好教职工师德教育“入职第一课”及“廉洁从教终身课”,通过组织多样化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身边最美教师、公益一日捐、“党旗在课堂上飘扬”、0—3岁公益送教、敬老助残爱心服务等活动,发挥党团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升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职工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2.优化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修订完善《南湖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每学年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通过中层干部素养提升行动、骨干教师示范、青年教师“小伞兵成长营”“书香致远”211行动、“执行教研组长”、教师基本功考核、青年教师“三过关”等研训活动落实分层培养,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提供针适宜的研训内容,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3.共享研训资源,集团优势最大化

充分发挥华星幼教集团园的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承办教师发展专线、课程专线、后勤专线等观摩与学习,形成良好的互研、互鉴的学习共同体。本年度承办集团调研、研训、分享交流活动11场,接待省、市、区级开放交流活动10余场,参观学习人数达千人次,受到专家、同行高度好评。

五、梳理经验成果,积蓄高效能发展动力

本年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园教科研条线取得可喜的成绩:本年度,在区综合督导全面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成功承办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研现场,受到专家、同行高度好评;幼儿参加无锡市机器人大赛冠军、无锡市乒乓球比赛第七名、无锡市“变废为宝”创意赛二等奖、无锡市“最美乡音”展演二等奖、无锡市“童画中的惠山秋色”绘画比赛获优秀组织奖、无锡市第四届足球嘉年华比赛二等奖等十项综合荣誉。2名教师获区级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比赛一、二等奖,56篇教师撰写的论文案获省市一二等奖,8篇论文、案例省级刊物发表等,参编华星幼教集团《助力幼儿关键期成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幼儿参加市区级比赛52人次,均获一、二等奖。

六、反思查找问题,明确高品质发展方向

1.园本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完善。积极建构“自然˙慧玩”园本课程,目前园本课程体系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课程内容不够系统,课程评价不够科学的实际问题。

整改策略:首先继续提炼优化课程理念与框架结构,修订完善园本课程实施方案;其次,加强三级课程审议,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生发具有“在地感”园本主题活动;最后,持续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式,优化评价内容,聚焦班级观察,开展保教同步多维评价模式。

2.教师研究能力较薄弱,科研素养有待提升。目前教师在课题实施中缺乏研究经验,在理论储备、方法策略、经验总结等方面都需进一步提升。

整改策略:一是加强课题的引领与研究。首先,梳理核心概念的内涵,开展相关书籍的进阶阅读,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二是将“经验生长”与“课程活动”做深度链接,通过系统性的培训、针对性的审议以及过程性的推进提升课题的研究成效。三是加强深度教研力度。聚焦研究内容,持续开展沉浸式教研活动,对研究的过程进行及时审议、调研与反馈,定期组织相关主题教研,解决课题研究中的真问题。四是加强教师经验总结提炼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案例,物化优秀研究成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