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树立孩子帮助他人的意识
首先,父母要习惯接受孩子的关心和帮助,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为父母分忧解愁。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在享受父母关怀的同时,也细心地关心父母。当孩子在热情地想要为您扫地、捶背、倒水时,请您欣然接受,并可以用言语或行为告诉孩子:我很欣慰!我很高兴!瞧!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孩子在您的鼓舞下必然得到付出后的满足,不仅觉得自己很能干,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他会跟您更加亲近。但有不少家庭,当孩子愿为辛苦一天,满脸倦意的父母做些家务时,父母总是说:“你去看书吧,妈妈不用你帮忙。”他们这样做,似乎父母关心孩子是理所当然,对于孩子的培养,仅局限于学习。这样,孩子必然会心安理得地接受家庭给予的一切,也就不会有付出的概念。慢慢地在他们的观念中,会觉得对于家里,他们没有任何义务,有的只是特权和优待。也就很自然地滋长出自私、冷漠,无视他人的快乐和痛苦的思想来。
其次,与邻居友好往来,创造一种亲切、和睦、互相关心的邻里关系,这对于孩子十分重要。目前,我们所居住的大多是单元楼房,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这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极为不利。外出时遇到邻居,亲切地问声“你好!”选个时间,带着孩子去拜访邻居,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亲切、和睦的关心,丰富孩子的情感经验。
再次,在小事中,培养孩子关心帮助他人。在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时,应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在公共汽车上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幼和抱婴儿的人让座;在商场推开弹簧门时应注意身后有没有人,有人时应当等后面的人撑到门时再走开;乘电梯时尽量要站在右边,不要妨碍有急事的人;进影剧院不应迟到,观看时不应交谈,以免影响他人观看;出入公共场所要讲文明,不要乱扔果皮纸屑,那样做既影响环境卫生,也妨碍他人健康。现代社会中,往往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
树立孩子帮助他人的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处事积极,帮助孩子了解如何助人。只告诉孩子哪些事不可以做是不够的,你应该鼓励他行事积极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 说明原因,就像孩子需要有大人告诉他们,dark、骂人是很不好的行为一样,他们也应该知道愿意帮助别人是多么好的品质。譬如:“如果你把你的小车让妹妹玩,她会很高兴!”
3、 树立榜样。特别是3岁以前的孩子,真的是有样学样!所以呢,说破嘴也不会比你身体力行来得有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