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时,孩子不愿意自己走路怎么办?
外出时,孩子不愿意自己走路,总让大人抱,一般有如下原因:
1、家长对孩子凡事包办代替的习惯。
不少家长因担心孩子受苦、受累及安全问题,常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剥夺了孩子自己锻炼的机会,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
2、孩子的惰性,依懒性强。
孩子平时习惯了让大人抱,自己走路怕辛苦。
3、孩子的胆怯心理。
小班的孩子动作不协调,外出在陌生的环境总害怕摔跤,所以不肯自己走。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走,其实不太难,下面介绍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
1、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自己行走。
首先家长要改变“不放心”的教育心态,想信孩子的能力,多以“你能行”、“你真棒”等的鼓励性语言激励孩子,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己行走的习惯。
2、设计有趣的游戏或情景引导孩子练习自己走。
例如:(1)、家长和孩子念儿歌“小鸟自己飞,小鱼自己游,小狗自己跑。宝宝你会不会自己走呀?”家长鼓励孩子也向小动物学习,当孩子做到了自己走,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
(2)、外出时,家长可以跟孩子玩“小汽车”的游戏,让孩子当小汽力,让小汽车自己跑,当“小汽车”累了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当作是给小汽车“加油”,然后再鼓励“小汽车”自己跑。
3、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外出时和孩子一起观察路况,告诉孩子保障步行安全的方法:眼看路,靠右走。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己行走也会有安全保障,孩子才会放心,大胆地去做。
4、采用小策略鼓励孩子自己走。
另外,当孩子要求家长抱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也很累,你愿意照顾我们吗?你拉着我们的手走,行吗?”当孩子拉着大人的手,坚持自己走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宝宝拉着妈妈走,妈妈真的不累了,谢谢宝宝!”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关心他人的好品德,还让孩子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成就感。
孩子学走路和学做事都一样,只要家长多创设让孩子独立锻炼的条件与机会,孩子就能发挥出无穷的潜力,家长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