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养成主动问好的习惯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家里有个有礼貌的乖宝宝,但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心情好的时候逢人就主动打招呼,而心情不好的时候,谁也不叫。讲了不少道理,可效果不明显,不知该如何是好。
众所周知,情绪和情感是行为的动力。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情绪情感会降低人们的活动能力。幼儿的控制力弱,其行为受情绪情感的影响更为直接。应该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幼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及时进行疏导及情感教育,使孩子逐步稳定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愤怒及悲伤,形成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
孩子的礼貌行为在心情好坏时的反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尚未使礼貌成为自己的习惯。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其进行纠正:
一、给孩子最直观的示范。
孩子不懂礼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而且父母纵容孩子的第一次不讲礼貌的行为,孩子就会以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会更加放纵自己。在家里,平时父母说话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尊重孩子,不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讲话,而应该用“请你……”等有礼貌的言语与其进行沟通。孩子替自己分担什么事时,一定要记得说“谢谢你”。
二、对孩子的礼貌行为要予以积极的评价。
如果孩子对客人、朋友很有礼貌,要及时予以肯定,可以运用点头、微笑或者语言等方式对孩子进行鼓励,而对孩子不礼貌的行为也要及时指出,并告诉他不礼貌会给人留下坏印象,使孩子对不礼貌的行为产生厌弃的情绪。
三、家庭成员采用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要统一。
培养孩子懂礼貌,不能每个长辈采取不同的态度,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有的唱白脸有的唱红脸。因为这样会使孩子不知所措,而教育的作用也就在不知所措中相互抵消。家庭成员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家长一定要统一步调,统一态度,而且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四、立规矩,勤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孩子讲礼貌要从小就告诉孩子社会礼仪规则,还要积极训练,力争达到最佳效果。比如,教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言,应先从家庭开始,当孩子说:“妈妈,我要吃饼干!”你不要急于给孩子拿,而应该提醒孩子说礼貌用语,再满足他的条件,这样,久而久之,习惯必然成为自然。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