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各类总结>班级项目总结>详细内容

班级项目总结

2023秋学期小(五)班班级项目:赴一场蜜花事总结

来源:南湖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01-02 15:49:22 浏览次数: 【字体:

(小五班)项目课程:赴一场蜜花事总结

《纲要》指出“教育故事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在此次活动中“桂花”成了孩子们的兴趣点考虑到季节的特征及孩子的兴趣,我们生发了此次班本活动《赴一场蜜花事》。

一天散步,孩子走到操场,突然闻到一阵阵花香。孩子们一个个驻足用鼻子闻着抬头寻找,程程说:“哇,好香呀!是什么味道呢?”霖霖说:这个味道是花的吧!”,钰钰说:“是什么花的味道呀?太香了!”,言言说:“我知道,我妈妈说过是桂花的味道汐汐说:什么是桂花,长什么样子呢?”琪琪说:“恩~好像是黄黄的吧,很小的花花。”

到底是不是桂花香呢?那什么又是桂花呢?长什么样子呢?本着追随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对其进行了探秘活动在找寻得过程中他们对桂花充满了兴趣。我们和桂花的故事也就开始啦!

思维导图

前期我们与孩子一同梳理思维导图,后期根据经验的提升又进行了调整。

寻桂花(再寻桂花)

  1.桂花大调查

为了拓展孩子们生活经验,满足幼儿对生活认知的需要,我们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到生活中去寻找桂花通过发放《小桂花,大学问》亲子调查表,并发布一起长大,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搜集了一些有关桂花的知识并记录了下来。

幼儿的成长:在探究桂花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和家长在调查表上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也很丰富,记录了桂花的特征、种类、颜色、收集工具和用途......

教师的思考:教师发现,通过调查表、发布家园共育等这样的记录方式能引发幼儿对自己发现内容的思考,也给予了幼儿向家长求助学习的机会,引导幼儿借助家长经验等,使记录的形式和内容富有创造性。

2.桂花种类

在孩子们的了解和分享后,我们知道了桂花按颜色可以分为金桂、银桂、四季桂和丹桂,桂花种类不同,颜色也是不一样的,知道了桂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如桂花糕、桂花冻、桂花蜜等,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3.如何找桂花树

知道了桂花那么多的小知识,孩子们思考到那我们散步时闻到的到底是不是桂花香呢?那么幼儿园里的桂花到底在哪里呢?带着好奇心,我们来到了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寻着桂花香,就这样,我们和桂花的故事开始啦走过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哪边才有桂花呢?野趣营地?食堂后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思考、讨论在幼儿园里怎么样去寻找桂花,桂花在哪里?并在讨论中共同绘制了资源地图。

解桂花

香香的桂花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它一直有香味呢?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摘下来放起来。可是,桂花长在树上,我们怎么把它摘下来呢?依依说:“拿个板凳踩高。”豪豪说:“摇一摇树枝。”诺诺说:“用钩子勾下来。”汐汐说:“用轮胎垫高采。”那装在哪里呢?带着问题他们进行了讨论,有的说可以放在篮子里,有的说可以放盘子里。

采摘桂花

   《指南》中指出: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的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孩子们从观察中汲取经验,知道了由于幼儿园的桂花树太高了,可以寻找合适的工具采摘,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怎么解决问题,而是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引导幼儿思考、尝试和探索。鼓励孩子探究各种方式与工具去采集桂花,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生活经验,最终寻找到了最有效的采摘桂花的方法。

幼儿的成长:《指南》中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进行科学学习。因此,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探索方式,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感知桂花的奥秘。在探究桂花的过程中幼儿用看、摸、闻、尝等方式进行,并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师的思考:采摘桂花这个活动非常有趣,富有魅力,符合幼儿的能力、兴趣和需求。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先是引导幼儿回忆对桂花的已有经验,再将重点放在动手采摘桂花上,让他们充分与桂花进行互动。在一次次采摘桂花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不断有新的发现,在如何保存桂花的记录中,将幼儿的发现清晰地呈现、保存了下来。

洗筛晒桂花

那桂花摘下来脏脏的怎么办呢?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洗桂花、有的筛桂花、有的晒桂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孩子们从洗、筛、三个环节,孩子们成为了学习和探索的小主人。老师在孩子活动过程中成为一个积极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创造环境和条件供幼儿探究,帮助他们共同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制作桂花蜜

那怎么让桂花留下来呢?在讨论后小朋友们决定了做桂花蜜,那怎么做呢?还有干桂花、湿桂花变成桂花蜜的速度一样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决定了做两种对比实验,在学习了如何制作桂花蜜之后,终于开始了我们的实验。开始咯,一层又一层,不一会就完成了。那怎么区分呢?孩子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用毛根。”有的说:“用贴纸。”有的说:“用积木压着。”最后大家决定用贴纸来区分。蓝色贴纸代表干桂花,红色贴纸代表湿桂花,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观察,最后桂花蜜可能因为时间没到,没有成功。

幼儿的成长:通过制作桂花蜜活动,幼儿体验、享受到了玩转桂花的快乐。在这过程中丰富了幼儿对桂花的制作方法和食用方法的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再次促进了幼儿与桂花之间的情感。

教师的思考:幼儿在与桂花相遇、相知、相处的过程中,丰富和提升了对桂花的原有经验,对桂花的喜爱达到了顶点。在这场与桂花“邂逅”的活动中,通过探索桂花、采摘桂花、保存桂花,将制作桂花蜜推向了高潮。教师支持幼儿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通过制作桂花蜜,进一步加深对桂花的认识和理解。

留桂花

孩子们收集了许许多多的桂花,自主讨论、大胆想象中幼儿们利用多余的桂花,在老师的支持、帮助孩子们利用多余桂花制成了桂花香包、桂花唇膏等许多关于桂花的文创用品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探究、商讨、分享、品味操作等直接感受,孩子们认识了桂花树,感受了桂花香,品尝了桂花甜,欣赏了秋天的景色,体会了秋天的魅力

本次的寻桂之旅,源自于孩子们的发现和兴趣。孩子们从闻香、寻桂、识桂、再到解桂、摘桂、留桂、品桂,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利用多种感官,通过闻、寻、看、比、摸等形式了解了桂花的基本特征。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开展了调查、讨论、制作等活动。活动中我们老师成了积极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帮助孩子共同解决发生的问题,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了自我学习和探索的小主人。

    在生活中追随教育,在教育中体验生活。让孩子们爱生活、懂生活、会生活,获得健康生活的启蒙。

    让我们一起来期待来年桂花再次飘满南湖幼儿园吧!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