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各类总结>班级项目总结>详细内容

班级项目总结

2023秋学期中(七)班班级项目:小小一粒沙总结

来源:南湖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01-05 11:21:23 浏览次数: 【字体:

小小一粒沙总结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中七班项目总结

无锡市南湖幼儿园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活的书,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沙子就是这样一个“活教材”,它的形态多样,有时是固体,有时又会变成流体,这样的特点也造就了沙子玩法的无限可能。孩子们喜欢玩沙子,喜欢在与大自然交互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与发现。一次意外地发现,小小的沙池,变为了孩子眼中好玩的“宝藏”池,沙池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也由此开始了……

一、在玩沙中初探沙的特性

关于玩沙需要工具、玩法和用途做了初步调查。基于调查问卷我们梳理出了关于玩沙前期经验。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识玩沙的基础工具。之后师幼共同走到户外,进入沙池开展游戏,幼儿在沙池中,借助手、脚不同感官、工具感知沙子的特性,在沙池里刨沙、堆沙、铲沙,玩法简单重复但幼儿却乐此不疲。

教师的发现:在做沙子蛋糕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喜欢拿着铲子围在水池下面,玩水池里留下来的水。有幼儿会尝试找小球和小船放在水里进行探究。

沙子的秘密里还有什么秘密呢?经过沙子蛋糕的制作过程,小朋友们认识到了干沙与湿沙,结合这个契机我们与孩子一起干沙和湿沙展开了研究,经过孩子们的探索发现,原来湿的沙子才可以塑形的,但是如果水太多了,也会影响沙子的可塑性。

教师的思考:在第一轮探究中,孩子们在体验、探究、操作中了解沙的可塑性,收获了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二、在中进一步了解沙水奥秘

孩子们化身小小建筑师,带上工具和好朋友一起有的搭沙堡、有的筛沙子、还有的挖护城河。发现的N个问题:瑶瑶:沙子太干了,我需要来来回回走好多次才能把沙子弄湿。哲哲:河才挖一点点,沙子就滑到河里了。宙宇:水刚倒进沙里就不见了。妍妍:我挖的小河太大了,放水以后就没办法走路。艺歆:水池旁边的水都流到沙池里变成了小河没有办法走路了。通过团讨我们和幼儿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并积极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挖水渠,方法二:建小桥,方法三:引水入渠:搭建引水的支架,把水池的水引入沙池。方法四:搭建围栏,有的孩子提出可以和一些河旁边一样,在沙子边上搭上围栏,防止沙的流失。那么用什么材料能搭建围栏呢?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幼儿园寻找游戏材料。他们看见“趣玩泥石”区域内有工人叔叔搭建泥坑时剩余的砖块,一起寻找运输工具,和朋友一起合作、接力把砖块搬到了“阳光沙滩”作为游戏材料。

教师的思考:教师要在幼儿游戏中注意观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兴趣与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根据前期经验通过语音、绘画等形式记录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助推幼儿在沙池中的游戏更加持续深入,随着幼儿的游戏逐渐从简单的、随意的游戏发展为集体有计划的主题游戏,让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乐趣感、成就感。当看见幼儿游戏中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干预幼儿游戏,而是先观察幼儿游戏,提出开放性的提问,推进幼儿继续深入游戏。  

三、在塑沙中获得多元发展

在一次又一次的游戏中,幼儿面对问题更加从容了,一次次地大胆尝试、一次次地调整改进,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学会了与同伴合作,学会了讨论,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自主学习。

故事从一个偶发事件缘起,引出挖水渠这个工程的展开,从设计图纸、合作挖水渠、解决渗水入沙池、搭小桥等一系列活动,我们看到了很多幼儿的学习,在实践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了失败后调整方案再实践,最终挖渠引水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结合本次班本项目活动,不难发现,玩沙活动一直以来都深受孩子们喜爱,玩沙活动是快乐的,也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在开展玩沙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利用小铲子、玩沙模具、水桶等工具,能促进动手能力发展,在复杂的沙池地形穿梭的过程中,提高身体平衡能力、感知能力等。挖沙、铲沙、倒水等一系列动作能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幼儿的科学感知累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制作沙漏的活动,孩子们感知了沙子细小,可流动的特性,在活动遇到困难时,也尝试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发展了幼儿探究能力,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结合沙子流动、可塑的特点,开展的有趣的沙画活动,诱发了幼儿的奇妙想象和欲望,并尝试用沙子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感受沙创作的乐趣。

一方沙池便是孩子们的乐土,小小一粒沙有很多变幻的可能,期待与他们开启新的探究之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