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各类总结>班级项目总结>详细内容

班级项目总结

2023秋学期大(七)班班级项目:遇见花木兰

来源:南湖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01-05 15:19:23 浏览次数: 【字体:

遇见花木兰

无锡市南湖幼儿园  大七班

本学期围绕中国原创绘本课题,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花木兰》绘本故事,孩子们在游戏时尝尝去翻阅,并积极讨论着:花木兰是谁?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打仗呢? 在幼儿的交流中,我感受的到他们对花木兰产生了很大兴趣。分析幼儿对话并可能获得的发展进行价值研判,我们预设生成了《遇见花木兰》主题活动。

初识花木兰

带着孩子们的谈话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花木兰的故事里,借助绘本,师幼共读,同伴互谈,促进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新知识。同时借助家长资源,通过影视作品、亲子调查等方式,孩子们对花木兰有了初步的印象。我们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习了木兰辞和木兰操。从对花木兰好奇,到支持幼儿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对花木兰了解的更全面,也有了自己的表达。我们用绘画、一对一倾听等方式记录下来,大多数孩子对花木兰的印象集中在:是个漂亮的女孩,会骑马射箭很厉害,击败敌人很聪明。随着孩子们对花木兰的进一步了解,他们自然萌发了表演故事的意愿。于是,围绕舞台表演这一线索,接下来师幼对剧本的创编、角色的设置、道具的制作等活动的展开了讨论热潮。

戏说花木兰

在戏剧表演活动前,教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班的孩子大多没有戏剧表演的经验,于是我们一起来欣赏儿童戏剧表演的图片和视频,共同学习。《指南》明确指出:要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绘本剧开展前,孩子们开始了绘本剧表演的准备工作,他们通过对绘本剧的了解,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进行探究:剧本组、角色组、道具组。

班的孩子对于绘本故事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通过小组讨论选出了《花木兰》故事中最喜欢的内容,并用画笔记录在了纸上,再经过适当筛选,整理成了剧本。在剧本创编时,我发现孩子们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剧情的某些片段上进行讨论,但剧本内容和完整的剧情框架还没有结合起来,于是我通过“接下来剧情会怎样发展”等问题,促进幼儿对下一个剧情片段进行思考,开展新的剧情讨论,当幼儿把多个场景都描绘出来后,我们再一起重新梳理绘本内容,将片段排列组合,这样在教师支持下,幼儿合作形成完整的剧情。最后师幼经过共同讨论,投票删选,整理出了完整的剧本。孩子们决定戏剧《花木兰》分为以下几个场景来演绎

剧本设计好了,接下来,围绕舞台表演这一线索,孩子对角色的设置又展开了一轮讨论热潮。需要哪些角色呢?在孩子们一次次的商量下,确定了所需角色和角色人数,在这一过程中,我支持幼儿运用思维地图的形式,共同梳理了角色海报,为后续的绘本剧表演奠定了基础。孩子们自主报名选择绘本剧中喜爱的角色,大家还进行了投票,最终选出了我们的小演员。

为了烘托绘本剧的表演的氛围,孩子们开始商量做起了道具。孩子对盾牌产生了兴趣,作为老师我们正是要支持孩子在活动中的大胆表达,尊重他们的态度与想法,悦纳孩子们的真实的发声,及时捕捉亮点。《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基于孩子的兴趣点,我们在美工区提供了古代盾牌图片,在欣赏了古代的盾牌后,孩子们自发的开始设计盾牌图纸,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设计的盾牌也是创意满满。

孩子们还提出需要制作武器和盔甲,幼儿都有一个英雄梦,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找准切入点,轻轻“推”一下,将他们的英雄梦与本次绘本剧的内容相结合,围绕绘本剧的需要进行深入对话与探究。利用亲子制作,我们共同完成了戏剧服装的准备。《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遇到问题学会自己克服或协同帮忙。在盾牌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自主设计、讨论思考、尝试合作,最终制作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盾牌。活动中,孩子们收获了愉快的真实体验,进一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积累生活经验,进行戏剧的表达。

剧本、道具都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表演了吗,孩子们发现花木兰的绘本故事中,对话并不多,那该如何设计我们的台词呢?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我联想到边表演边拟定台词的方法,在于孩子们的对话交流中,我们通过不同提问方式,提炼角色对话。

孩子们经过这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跃跃欲试。但是排练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凡凡说:“我有时候演着演着会忘记台词。”雨桐:“妈妈说我在看到花木兰变回女孩子的时候,没有把惊讶的样子演出来。”旭旭:我在表演的时候太紧张说错台词了,应该是冲啊,我说了撤退。”这些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我首先将问题抛给孩子们,通过团体讨论,鼓励他们自寻解决的办法。

在“小演员交流会”上,孩子们提出很多好方法,馨馨:“可以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多练习。”皓皓:“我可以把花木兰的故事再多读几遍。”旭旭:“好朋友提醒我说错了,我就能马上改过来。”对此我鼓励幼儿将解决办法用表征形式记录下来,绘制成儿童思维小地图,帮助小演员们提升表演效果。

同时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在尝试支架进阶的策略来促进幼儿绘本剧表演。如开展故事大王活动、鼓励幼儿细化剧本画面创作等,通过精读绘本,构建剧情框架。还有帮助幼儿共同分析角色人物性格特点,模仿练习。

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中的引导者,创设“支架性环境”,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倾听、观察、支持,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

1.“记录 观赏 创演”支架。

指导幼儿精读观赏,熟悉情节对话,建立初步感知。同时观赏动画节选经典情节,构建剧本框架。创想剧情融入生活经验,增加趣味性。

2.“记录 模仿 创演”支架

在戏剧游戏中,我们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角色。幼儿对于角色的正确理解能够推动情节和渲染气氛。教师指导幼儿记录绘本中角色人物的特征,深入分析角色定位,再进行模仿角色的练习,不断积累角色的经验。

爱上花木兰

《指南》明确指出:要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课程中我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他们的决定,鼓励他们的行动!本次绘本剧课程结束后孩子们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演经验。同时在戏剧《花木兰》中,我们被她善良、坚强、勇敢、机智的品质润泽和感动着。而在儿童主义下的戏剧活动中,充满儿童意图、回归幼儿本真,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充分“展示”的画面,同样感染着我们。就让我们随儿童一起去感受“戏剧世界”的无限美好吧,敬请期待我们的精彩演出…

教师思考

1.真行动

在开展戏剧课程的时候,孩子们是探索着、游戏着、快乐着的,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里,用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学来推动课程。

2.真支持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作为活动中的引导者,创设“支架性环境”,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倾听、观察、支持,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

3.真学习

绘本剧课程给予了孩子们形象和抽象思维相交织的体验,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他们有许多的机会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自主学习的未知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重组、改造和获得新经验,他们在不断地读人、读物、读事中自由地感悟和创造性的学习。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