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各类总结>班级项目总结>详细内容

班级项目总结

2023秋学期小(七)班班级项目:声音的秘密项目总结

来源:南湖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01-05 16:48:23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秋学期(七)班班级项目:声音的秘密总结

一天的午餐环节,当老师和阿姨正在分餐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阵“当当当”的声音,原来是“青菜组”的小朋友在用勺子敲盆子,他们发现勺子敲盆子会发出声音,就一起敲了起来。午睡时,小朋友们都躺下来了,突然传来了“笃笃笃笃”的声音……老师巡视一圈后发现,原来是敏哲小朋友在用手敲床呢。

《指南》中指出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和求知欲,他们喜欢用各种感官直接去感知、探索、认识周围世界 。最近我们发现幼儿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他们喜欢用勺子敲击餐盘、用手敲击桌子、用脚踩踏地板等,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但是他们缺乏探索的方法。于是我们的课程之旅“声音的秘密”就开始了……

声音在哪里?我们利用午后散步的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去户外寻找声音。孩子们找到了农场里小鸡小鸭的声音,脚踩落叶沙沙沙的声音,跑步是鞋子和木板摩擦的声音,石头和石头碰撞的声音,风铃在风中摇摆的声音,敲击乐风琴的声音,流水哗啦啦的声音。家里有些什么声音呢?带着问题,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视频记录下来自己的发现。

通过孩子们的分享交流,我了解到孩子们对声音已有的认知经验:他们对于声音非常地敏感,也有着较丰富的体验,甚至有的孩子能用语言描述不同的声音。通过进一步有目的的探索和搜寻,他们对声音有了更多的认识:声音可以简单分成自然界中的声音和生活中的声音。这个过程也丰富了他们对声音特点的感受,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模仿不同的声音,积累了许多象声词,再运用这些象声词来表达自己对声音的理解。

围绕着孩子们感兴趣的奇妙的声音,我和孩子们共同欣赏了绘本故事《到处都有声音》宝贝们对于“声音”有了进一步的感知。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支持孩子在接触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累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认知。

我们设计了让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用传声筒说悄悄话的游戏,通过制作“传声筒”,玩打“传声筒”游戏,加深幼儿对声音传递的了解。

孩子们尝试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传声筒,学会了穿洞、固定等手工技能,在实践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促进了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也丰富了幼儿对于传声筒传递声音的经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兴趣。

声音是比较抽象的,小班孩子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让幼儿直接地感知“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我们开展了小游戏跳舞的盐我们准备了玻璃杯,上面封上保鲜膜,放少许盐。当孩子对着杯子,看到上面的盐在“跳舞”。声音越大,盐跳得越起劲啦。

上课前的过渡环节,有的小朋友已经坐下准备上课啦,有的小朋友还在上厕所喝水。结果,我们听到啦这样的声音……老师将这段声音录了下来,这样的声音好听吗?为什么?通过交流讨论,我们发现不好听的、吵闹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让我们产生厌烦的情绪。怎样避免噪音呢?孩子们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噪音除了会让人心情烦躁,还会损伤听力。小朋友们在《你是怎么听见声音的》科学小课堂上了解耳朵的构造和作用,知道要远离噪音,保护自己的小耳朵。

把豆子装在瓶子里摇的时候也会发出声音呢!放在那种瓶子里更合适呢?塑料瓶和玻璃瓶都可以,但是玻璃瓶太重啦,拿在手里不方便,所以我们决定将豆豆装进塑料瓶里。通过用力摇瓶子和轻轻摇瓶子,我们发现,用力越大,声音越大,反之则声音越小。不同豆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豆子多的和豆子少的声音也不一样

下雨了,天空中掉下小雨点来,会发出淅沥沥的声音,水在河里面流淌,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我们一起把快乐的水声画下来孩子们虽然不能画出各种水,但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下初步尝试想象画各种点点表示水的声音,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初步运用简单的点、线、面作为表现方式,学习多种绘画方式,体验绘画的乐趣幼儿在活动中认识到各种水的声音,在讲解作品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我们玩了《会下雨的塑料袋》,在用塑料袋演奏大雨小雨的过程中,幼儿初步感知了拟音游戏的乐趣。

   幼儿在寻声、探声、奏声的活动中,发现寻找身边的声音、探究传声筒传递出的声音,对声音的认知逐渐丰富,探究能力初步形成。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究始终保持着一种强烈的探索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对声音的认知逐渐丰富,探究能力初步形成,对声音的探索兴趣,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们的探索还在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