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各类总结>班级项目总结>详细内容

班级项目总结

2023秋学期大(六)班班级项目:树王PK赛

来源:南湖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01-08 13:44:58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秋学期大六班班班级项目:树王PK赛

我们幼儿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树木众多,有高有矮,有绿有青,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的绿叶常青,我们班大多数孩子都有樱花树下的游戏经验,通过对樱花树进行的持续观察、记录等,见证了一棵树开花生长的过程,在日常的幼儿表征中也经常能出现樱花树的身影,以至于桂花盛开时散发的香味也被孩子不假思索地归功给了樱花树。这不经让我们思考,难道我们幼儿园里就没有其他树的存在了吗?与其他树是否会产生新的故事呢?于是我们开展了“幼儿园的树”项目活动,我们预设了活动网络图,共分为5个块面:树的调查、树的探究、树的创作、树的养护、树的作用。(课程网络图)

树的调查

1.我认识的树

“幼儿园种了许多许多的树,你们都认识哪些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利用家长资源,我们还设计了“我认识的树”调查表,邀请家长带孩子一起做了有关树的调查,加强孩子们对树的认知经验

2. 发现我不认识的树

活动时,小朋友发现有些树自己并不认识,那要怎么了解它们呢?于是我组织孩子进行讨论。依据生活经验,孩子们想到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手机扫一扫的方式识别出自己想要认识的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幼儿园中的树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通过查阅园本资料,已知我们幼儿园有樱花树、桂花树、枇杷树、榕树、鸡爪槭等,对我们认识幼儿园中的树又缩小了种类范围,通过对照哥哥姐姐们设计的小树林地图对幼儿园中树的分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有关的绘本,孩子们在翻的过程中,对树有了更多的认知经验和兴趣

教师的思考:

当孩子们对不认识的树产生好奇时,我们并没有急着告诉幼儿答案,而是携手家长一起支持孩子,让孩子们通过查阅书本搜集网上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深度学习中加深对幼儿园树的认识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获得了轻松、愉快的体验。

树的探究

在对幼儿园中的树有了简单了解后,我们决定探访小树林,近距离感受这些大树。有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有的小朋友从探究桶中拿出了自己的工具进行观察,还有的小朋友拿出画本进行写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相互分享自己的感受:“我那颗树好高啊,比我的人都高,看得我头晕!”“我那颗树比你看到的还要高!都顶到天上去了!”“我那棵树,我要量的时候,抱也抱不住,太厉害了,怎么长的呀!”“我那颗树瘦瘦的,像个小朋友一样好小,你们的树应该长了很久才变得这么大的。”“嗯,它可能要有100岁了!”“那我那棵肯定101岁了!”“我的树200岁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着谁。

借着这个话题,我们回教室展开了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大树长了多少年,有几岁了呢?桐桐说:“我知道,可以看年轮!”“年轮是什么?”通过欣赏图片和观察原木片,小朋友们了解年轮代表着树木经历了所生长环境的一个周期的变化,通常是一年一个变化周期,所以年轮也就代表着一年中生长的情况。根据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树木的年龄。但同时,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获取年轮需要拦腰砍伐树木,获取树干的横切面,提到砍树,有的小朋友站起身做出拿电锯的动作自称光头强,旁边的小朋友哈哈大笑,还有几个女孩子在讨论小鸟没有家就飞走了不来我们幼儿园了。难道没有其他方式了吗?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除了数年轮,还有一种采样方式:生长锥取样,同样会对树造成伤害且工具获得的数值有限。如果我们将幼儿园的树都砍掉了,都钻上了洞洞,小树林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在与小朋友们共同协商后,我们决定暂时放弃探索。

没能找出幼儿园中年纪最大的树,小朋友们显得有些失落。那大树除了年纪以外,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秘密呢?参考《寻找大力草王》的案例,我们思考以竞赛的方式推进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重燃幼儿继续活动的热情,于是一场树王评比赛就此拉开帷幕,那么,成为“树王”,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呢?(录音)

树的探究评选树王

最香的树

通过实地勘察发现,小朋友们觉得有的大树闻起来并没有香香的,还有的认为大树的香味来源于花朵,然而并不是每棵树都会开花,大家的花期也不相同,不利于比较,就在我头疼活动又没有顺利开展下去时,孩子们已经期待下一轮评比了。

最茂密的树

孩子们自由选择了自己觉得看起来最茂密的树开始数树叶,有的孩子数了一会便没了耐心,有的孩子数着数着又从1重新开始,一阵风吹过,树上的叶子淅淅沥沥的落了下来,孩子们有的惊呼,有的跺脚。现在正处冬季,大树更新换代,不停的有树叶掉落,且数量庞大根本不利于计算,我们的活动又失败了。

最高的树

又是一轮新的评比赛,有了第一次探访小树林的经验,孩子们认为有些树实在是太高了,仰着头看脖子好酸,就算站在桌子上、梯子上都够不着树顶。那么想知道大树的高度,还有其它的办法吗?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画了下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网上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最后整理出以下几种方法:1.爬上树屋2.爬上楼顶3.影子测量法4.激光测量仪

实施结果:1.爬上树屋后发现距离大树树顶依然有很大的距离。2.爬上楼顶发现没有可以看全景的位置,眺望时有的树会被遮挡,无法做比较。3和4都需要足够长的距离进行测量,建筑物的阻挡让测量活动无法继续。

最粗的树

最后一个评比赛,我们能否成功呢?通过用手抱一抱和用眼睛看,孩子们在三棵大树间产生了争议,还在等什么,量一下不就知道了,孩子们从自己的小桶中拿出了不同样式的尺子,游戏刚开始就有小朋友嚷着,“老师,我的尺子太硬了。”“我的也是。”“我的尺子太短了,都不够量。”由于工具的不趁手,抱怨声越来越大,那怎样的工具才适合用来测量树围呢?

回到教室,我们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总结出测量工具要具有长度长且柔软的特性,教师鼓励幼儿寻找符合条件的工具,在重新找得工具后,我们立马展开了第二次的测量,很快,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记录单回到了教室。统计后发现,大家测量的结果且相差比较大。

玥玥:“垫板只需要4块就能把树围起来了。”

扬扬:“编织玩具要用17个才可以。”

昊昊:“我卷尺量的,65。”

测量工具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为了公平起见,孩子们提议选择一样的工具进行测量,选择谁比较好呢?大家进行了投票选择,最后以卷尺上标有数字,不用重复测量被选定为接下来活动的工具。为此,我们还开展了集体活动:卷尺怎样使用,并在区域游戏中进行了投放,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开始了第三次测量,这一次的测量结果数值虽然接近了一些,但依然有着偏差。于是,我们共同观看了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

梦梦:“我量的是上面,量的下边。

洋洋:小朋友量的大树的位置不一样,我量的地方粗,量的地方细。

师:原来,树干上下粗细是不一样的有的小朋友测量的位置高,有的小朋友测量的位置低,所以测量结果会出现不同。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更公平老师提议选择同一个位置进行测量,那这个位置怎么判定呢?小朋友们有话说:

杨杨:我站在这里,你量和我一样高的位置。

安宇:量它们最粗的那一段。

瑶瑶:建构游戏的黄色积木都是一样高的,我们可以用这个来当尺子。

最后小朋友们选择用亿童积木来当测量大树相同部位的工具,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教学楼前的榕树是幼儿园最粗的树!在最高的树还没被找出前,榕树先生评为了树王!

教师的思考:

通过活动的持续开展,从最初幼儿萌发的想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幼儿评选活动中探究事物的兴趣是非常强烈的,他们结合已有经验,从身边找来了各种物品进行测量。在测量大树的过程中,幼儿不仅体验到测量的快乐,获得了关于测量的操作经验感受到了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遇到问题时,我组织幼儿团体讨论同伴互相学习,引导孩子们在尝试中总结经验,从探索中获取结果支持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做中学,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自然测量的乐趣         

活动小结

通过此次项目活动,幼儿对大树的生长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促进幼儿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关于“树王PK”的故事其实还没结束,我们会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继续支持他们在大自然中探究,也期待有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秘密被孩子们发现。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